據本鋼官方網站消息,一個企業,要在更高層次上參與競爭,關鍵是要讓經濟發展方式始終與時俱進。
2010年6月8日,當合并重組翻開了新本鋼發展的嶄新一頁,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參與全球鋼鐵行業競爭,打造世界強企的現實,客觀地擺在了新集團的面前。面對“后危機時代”這樣一場新的“大考”,本鋼集團以“轉方式、調結構”作為企業發展的工作主線,前瞻性地把握住了中國乃至全球經濟鋼鐵企業發展的脈搏。
兩年來,新本鋼在“轉方式”上的大膽實踐,使本鋼集團在日益復雜的經濟環境考驗里,逆勢而上,成功“轉身”,轉出了發展的新空間、新動力和新實力,轉出了質量、速度和效益。
從規模效益型向品種質量效益型轉變:
實現“內涵式”發展
面對鋼鐵工業的微利局面,鋼鐵企業依靠產能規模的效益增長,早已風光不再。如何實現合并重組后的做精、做強,企業面臨著更深層次的轉變。
本鋼集團的決策者清醒地認識到:
必須加快從規模效益型向品種質量效益型轉變,實現企業的“內涵式發展”,在合并重組的企業內部進行更專業化的分工和合作,推進產品結構的優化和調整,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通過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提升合并重組新集團的發展質量。
從合并重組之初,新本鋼準確定位了兩個企業的產品品種生產方向,細分主打市場。本鋼集團緊貼市場,培育技術含量高、市場占有率高、盈利水平高的拳頭產品,提高優勢品種創效能力,擴大盈利空間;同時,本鋼還注重提高產品質量穩定性,減少非計劃產品,確保以質創效。
兩年來,本鋼集團堅持持續改進產品質量原則,不斷提高產品品種質量,把培育市場變為培育品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本鋼牌汽車板用戶已達40多家,還實現了批量出口;高級別管線鋼X70、X80等系列產品應用于印度管線和西氣東輸二線等十幾條重點管線工程;家電板實現了海爾、格力、三星、奧克斯等國內知名企業的全覆蓋;汽車車輪用鋼成為國內知名品牌,市場占有率達60%以上……
兩年來,本鋼集團加大對北營公司的技術研發、生產的投入,使北營公司的主導產品長材,實現了從普通建材向高端的跨越,品種由兩個增加到80余個,產能由50萬噸提升到350萬噸。拳頭產品簾線鋼得到國際供應商貝卡爾特公司的認證;高強抗震鋼筋,應用于國家重點工程“磁懸浮列車”、深圳地鐵、大連機場等大型項目的建設中……
多品種搶占市場,高質量贏得效益,本鋼集團主打品種質量牌,打出鋼鐵微利和虧損大格局中,逆勢而升的效益增長,實現了“內涵式”的大發展。
從一鋼獨大向多元協同發展轉變:
實現“外延式”發展
在發展方式問題上,不變則罔,不進則退。
當鋼鐵企業之間的競爭,逐步由鋼鐵主業的競爭擴大到全產業鏈的競爭,搶占發展主動權的競爭已漸次展開。
本鋼集團的決策層將發展戰略如是準確定位:
“一業為主,多元協同”:以鋼鐵為核心主業,鏈接全球鋼鐵網絡,通過鋼鐵產業鏈的延伸和規模擴張構建綜合競爭優勢,圍繞鋼鐵供應鏈、技術鏈、資源利用鏈拓展業務領域,建立以鋼鐵產業為基礎的多元化產業發展體系。
于是,一個“1+5”板塊迅速啟動,在做精、做強鋼鐵主業的同時,本鋼開展全力推進鋼鐵、貿易、金融投資、房地產開發、工程技術、事業發展的進程,拓展發展空間,形成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多元產業發展集群,實現“外延式”大發展。
兩年來,本鋼集團建立一個統一的銷售平臺,形成鋼鐵主導產品與非鋼產品共同打市場的貿易發展板塊,鋼鐵主導產品銷售一直實現產銷率、回款率、客戶滿意率“三個100%”目標。借助兩鋼合并重組后的本鋼品牌優勢、資金優勢、經營優勢和渠道優勢,從2011年4月起,正式啟動非本鋼產品貿易工作,全面做強本鋼貿易板塊,截止到2011年底共計簽單171筆,實現貿易額27多億;同時,期貨貿易也正式啟動,全年盈利近400萬元,2011年實現非鋼收入同比增長97.41%.
兩年來,金融投資板塊取得實質性進展,其中容大公司在投資、典當、擔保、委托貸款、物流貿易等領域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房地產開發板塊、工程技術板塊開始啟動、事業發展板塊都圍繞各自專項業務,積極拓展市場,逐步發揮板塊聯動效應,推進生產協力、廢棄物綜合利用、生產保護等生產服務各業務單元發展,形成開拓外部市場的自我發展能力,有效增強新本鋼的綜合競爭力,提升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拓展新的經濟增長點,重塑鋼鐵多元發展的版圖,本鋼集團正以不斷的創新實踐,彰顯出新集團戰略布局的智慧與魅力。
從鋼鐵制造商向鋼鐵服務商轉變:
實現“共贏式”發展
未來的競爭,不再是簡單層面上的競爭,而是要尋求互利共贏。
在供大于求的市場態勢里,企業間市場的爭奪,更體現在誰的利益共同體更堅固,誰的合作鏈更長,誰就會贏得主動。
本鋼集團適時“轉身”,從鋼鐵“生產商”向“服務商”轉變,與下游用戶共建服務與合作發展模式,將生產、研發、銷售和服務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共同營造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市場氛圍,努力為用戶著想,減少中間環節,擴大直供直銷比例,降低物流成本,以優質服務和誠信贏取口碑和信任。
兩年來,本鋼不斷提升服務的軟實力,向用戶提供全程化、專業化、個性化的高品質系列服務,不斷優化生產、技術、服務流程,做精、做細服務鏈;針對市場的低迷,本鋼主動走訪用戶,做好售前服務,為用戶做好工藝技術“交底”,每年定期向全國各銷售網絡和重點用戶派駐“技術服務大使”,深入了解市場,掌握用戶和市場需求的第一手資料,著力解決用戶在用前、用中、用后過程出現的問題,在第一時間反饋用戶意見,開通信息“綠色通道”,實施糾正措施,及時改進提高。
兩年來,本鋼集團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用戶,加大終端用戶渠道的管理,根據用戶和生產企業的特殊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技術、工藝、標準和生產排程,并為用戶建立個性檔案,為用戶提供“量身定做”式的“一對一”的個性化服務。真誠的服務,使本鋼與用戶聯系更緊密,在鋼市一直徘徊“春寒”中,一些鋼鐵銷售商紛紛休市觀望時,本鋼的重點用戶和直供用戶沒有一個“缺席”,本鋼產品出口連續兩年保持全國鋼企第一的基礎上,今年1~5月份簽約額達到155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34%。
本鋼集團以“轉方式”為抓手,轉出合并重組新的發展空間,轉出了新的競爭實力。但競爭未有窮期,“轉方式、調結構”仍是本鋼今后發展中,很長一個時期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