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唐公司冷軋作業部職工圍繞生產中技術難點,協同攻關,采取多種有效措施解決冷軋產品劃傷問題,促進了冷軋產品提質增效,劃傷造成的產品降級量已由最初的每月400余噸減少到不足50噸,單月降低成本10余萬元。
過去,二冷軋廠酸軋產線在生產中頻繁出現軋機打滑和張力計輥轉動異常導致的帶鋼劃傷問題,嚴重制約著產線穩定和產品質量的提高。為解決缺陷,酸軋產線職工充分整合工藝技術、操作、設備和電氣等各種人力資源,經過持續刻苦攻關,通過為張力計輥軸承添加密封、加大軋制前張力、穩定乳化液濃度等措施,劃傷缺陷明顯改善。
在攻關初期,酸軋產線技術人員仔細觀察劃傷缺陷表象,系統梳理了影響劃傷產生的關鍵性因子。軋機中間張力計輥經常出現不轉或高速丟轉現象,帶鋼與輥面有速度差而產生劃傷。他們通過細心觀察輥軸承運行情況,給軸承加了一層“保護傘”,有效防止了軸承潤滑油泄漏,保持了輥子的正常運轉。同時,操作和點檢人員都加強了日常巡檢頻次,對張力計輥運行情況實時監測,及時有效的處理發現問題。行之有效的措施,解決了張力計輥造成的劃傷問題。
帶鋼在軋制過程中經常出現打滑現象,產生細微劃傷。技術人員細心分析打滑原因。為了及時摸索出軋機控制規律,技術人員白天盯在現場,觀察記錄打滑時參數變化。晚上回去查看設備參考書,思考設備改進方案。
在大量數據調查和學習交流的基礎上,技術人員開始對設備及工藝控制進行改進。針對三、四機架工作輥粗糙度衰減過快的問題,他們聯系磨輥作業區將輥面粗糙度提高0.1,同時在操作界面添加了監控前滑值按鈕,設定報警級別,發現異常時能夠及時提醒當班人員及時換輥。針對乳化液濃度波動較大問題,技術人員將各機架乳化液的比例閥開度進行了重新標定,將管路上所有手閥開到最大,各機架流量也基本提高到設計能力,同時對乳化液溫度和壓力也都進行了調整固化。技術人員還規范了乳化液加油制度,堅持少量多次的原則,有效保持了濃度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