軋機板形和自動化控制是熱軋帶鋼技術裝備領域的關鍵環節,也是生產高精度、高附加值產品的根本保障。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在自動化系統硬件、大型在線檢測儀表以及板形、厚度、溫度、壓力的預設定模型方面我國尚存在較大差距。
自動化控制技術裝備方面:
國外先進的自動化系統除具有理論研究水平領先、業績豐富、控制精度高等方面的優勢外,還同時具有硬件平臺和傳動系統硬件支撐方面的優勢。
在國內熱軋帶鋼車間目前廣泛采用的是三級自動控制技術,即集成自動化L1、過程自動化L2和制造執行系統MES,控制范圍從板坯入口到鋼卷出庫。
在熱軋帶鋼領域,我國自動化系統的技術水平與國外差距最大,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硬件平臺方面。電氣自動化的硬件設備方面目前我國基本上還是空白,PLC、過程計算機、大型檢測儀表(凸度、厚度、平直度)、傳感器(位置、壓力、速度)、交直交變頻裝置等全部依賴國外進口。二是系統軟件平臺。L1~L2、MES自動化操作系統軟件平臺、編譯平臺以及各種開發維護工具軟件等全部依賴國外產品,我國只能在應用軟件方面進行二次開發。上述兩個方面技術水平的巨大差距嚴重地阻礙了我國自動化領域的技術突破,只能依賴于我國的產業升級和整體技術進步。而且與國外硬件平臺技術水平差距較大這一問題涉及我國所有工業領域,已成為電子領域刻不容緩、亟待逾越的鴻溝。
在應用控制軟件的開發方面,我國的基礎應用自動化軟件水平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順控邏輯、反饋閉環、補償與自學習等得到了生產實踐的廣泛驗證,指標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由于缺乏自己的硬件平臺,我國無法形成基礎自動化方面的核心技術和成套技術,軟件標準化方面也只停留在功能描述設計階段。
在過程自動化應用軟件方面,雖然我們能夠開發出跟蹤、通信、預設定、自學習等全套應用軟件系統,并能夠成功運用到熱軋帶鋼過程控制實踐,但水平與國外差距很大,主要體現在預設定模型的精度和適應性方面。特別是寬度、厚度、溫度、板形、軋制壓力等預報模型,位置、壓力、速度等設定模型的精度以及對生產狀況的適應能力亟待提高。
我國整體軟件水平不高,究其根源,是我們對設定模型的算法缺乏系統、深入的基礎研究,未形成基礎研究、應用開發、實踐驗證、總結提高的良性循環。大專院校、工程公司“各自為政”、相互競爭,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這也是當前我國冶金技術研發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在這一方面,我們應當積極向德國學習,德國的大專院校、生產企業、工程公司等擁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其基礎研究、開發成果能夠很好地為工程公司所用,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共同提高。阻礙我國軟件技術水平提高的另一個普遍難題就是知識產權的保護。基礎研究、協調軟件、應用軟件開發成果應得到切實保護,我國相關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有待加強。
在MES應用系統方面,目前國內的技術水平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其技術涵蓋訂單合同管理、生產計劃、軋制計劃、板坯庫管理、成品庫管理、發貨管理、報表等。我國熱軋帶鋼生產的MES系統中,國內自主開發的系統占絕大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