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上午,三大礦山之首巴西淡水河谷公司(VALE)與北京國際礦業權交易所(以下簡稱:北礦所)在“2012年鐵礦石國際市場研討會”上簽約,正式成為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發起會員。
在這個由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聯合“我的鋼鐵網”在青島舉辦的“2012年鐵礦石國際市場研討會”上,淡水河谷全球銷售總監朱凱聲明,加入平臺“和大船、和其他方面沒有關聯”。同時,他還否認了近日市場關于“淡水河谷要建造100艘40萬噸級大船”的說法。
據悉,在3月29日,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試運行的第一天,淡水河谷曾在新加坡和北礦所簽署備忘錄(MOU),而不是正式簽約加入。在當時,北礦所對淡水河谷積極探討加入平臺相關事宜表示歡迎,而淡水河谷則表示對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予以支持”。
但要想參與平臺進行交易,需成為現貨交易平臺的會員。因此,此前業內人士紛紛猜測,淡水河谷對加入平臺“留有余地”,可能是因為希望以此來解決“40萬噸級船?恐袊劭凇钡膯栴}。
而在此次簽約儀式上,朱凱對上述說法予以否認。他強調,加入平臺“和大船、和其他方面沒有關聯。淡水河谷支持對價格能起到平穩作用的平臺,北礦所的平臺,讓價格公平公正和透明”。
據悉,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是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五礦商會)以及北礦所,于今年1月16日共同啟動。在平臺啟動當天,寶鋼、鞍鋼、武鋼、首鋼、河北鋼鐵等大型國內鋼企,中國礦產有限公司、中國中鋼集團、中化國際、中信金屬、中建材等鐵礦石貿易企業,均成了平臺的發起會員。
這一平臺的出現,一度被媒體解讀為,中國爭奪鐵礦石話語權的一大舉措。而北礦所總裁董朝賓則在是次會議上直言,“這個平臺不是為了爭奪定價權”,而是“希望規范交易規則,通過完全的交易系統,包括資金結算、會員管理等,形成鐵礦石價格的發現機制,形成公開透明的交易機制”。
董朝賓還透露,截止至17日,加上淡水河谷,目前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已有63家會員。
需說明的是,在此前3月20日和3月30日,世界第四大礦山澳大利亞FMG公司(Fortescue Metals GroupLtd),以及三大礦山之一的力拓公司分別加入了這一平臺,即全球四大礦山中目前只有必和必拓尚未加入。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啟動之前,全球首個鐵礦石交易平臺globalORE曾于2010年在倫敦啟動(目前尚未正式運行)。而這個由環球煤炭交易平臺(global COAL)在新加坡所籌建的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其最大的股東便是必和必拓。
談及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和globalORE的關系時,董朝賓雙方是“競爭與合作”的關系。“競爭在服務產品、服務方式、服務質量上的競爭,合作是因為新加坡的金融管制制度和國內有差別,針對不同法律環境,我們會有差別業務的合作!
業內人士普遍預計,必和必拓最終也會加入這一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