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煤價頹勢未改連跌十三周
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連續第十三周出現下跌,當前報收779元/噸,周環比下跌3元/噸,降幅為0.38%,,整體下滑了74元/噸,降幅接近一成。
有中國煤炭市場晴雨表之稱的秦皇島港煤價連續三周整體下跌。秦皇島4500大卡熱量動力煤價格為570-580元/噸,5000大卡發熱量動力煤價格為670-680元/噸,5500大卡發熱量動力煤價格為770-780元/噸,5800大卡發熱量動力煤價格為825-835元/噸。秦皇島港發熱量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交易價格的中準水平降至775元/噸,比“電煤”最高限價水平低25元/噸。港口庫存高企煤價連續下跌。
煤炭行業專家李學剛分析指出,主要發電企業的電煤庫存偏高、秦皇島等重點發運港口面臨疏港壓力、主要煤炭接卸港口的煤炭庫存繼續處于飽和狀態,是促使本期環渤海地區市場動力煤價格繼續下滑的主要原因。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幾組數據:1月31日全國主要發電企業的電煤庫存為8078萬噸,按照1月份平均電煤日耗水平計算的月末庫存可用天數卻比2011年12月末增加3天;同比增加2569萬噸。來自秦皇島煤炭網煤炭財經的數據,2月8日秦皇島港的煤炭庫存已經達到了793.5萬噸的較高水平,開始干擾秦皇島港的煤炭裝卸,“疏港”已經在所難免。同時,廣州、寧波等重點消費地區港口的煤炭庫存再度增加,到2月上旬廣州港的煤炭庫存已經升至340多萬噸的歷史高位,高出去年同期40多萬噸,消費地區和企業對內貿動力煤的采購熱情短期難以升溫。
之前也多次提到庫存高位是環渤海地區港口煤價下跌的原因之一,如今從中轉地到接卸地煤炭庫存仍在持續增加,庫存高企已成為影響該地區動力煤價的主要因素。
港口煤價下跌傳至坑口 坑口煤價本周下跌
主要產煤地山西動力煤價格在持續了六周價格不變后,本周該地區煤價出現整體下跌。截至2月6日,秦皇島煤炭網價格頻道發布的最新一期山西地區動力煤車板價格顯示,朔州地區4800大卡發熱量動力煤車板價格為455元/噸,5200大卡發熱量動力煤車板價格為565元/噸。大同5500、5800、6000大卡發熱量動力煤價格分別為680元/噸、690元/噸、720元/噸。忻州地區5000大卡發熱量動力煤車板價格為545元/噸,太原地區5000大卡發熱量動力煤價格為650元/噸,較上周仍保持不變。
數據顯示,朔州地區煤價較上周均下跌10元/噸,4800大卡動力煤價格降幅為2.15%;大同地區各煤種價格均下跌5元/噸。同時內蒙古地區動力煤價格也呈現弱勢持穩的態勢,受下游需求疲軟影響,出現滯銷現象。港口動力煤價格的持續下跌開始傳導至坑口。
從港口到產地煤炭價格的下跌,也讓處于強勢地位多年的煤企不得不開始憂心今年的煤炭銷售情況。據媒體報道,今年的煤電長協談判首次出現搭售混合合同,目前神華集團、中煤集團、同煤集團、平煤集團等主要煤炭企業均首次嘗試將重點電煤與市場煤進行搭售,將兩者按比例合并來簽訂長期協議,將之前分別簽訂的重點電煤合同和市場煤合同,合并成一份價格高于重點電煤但低于市場煤的搭售混合合同。
煤炭航運市場跌至歷史低點
本周截至2月6日,BDI指數跌至648.6點,BPI指數跌至726點。2月3日BDI跌至647點,成為自2008年12月5日663點以來的的最低點。自1月6日短短一個月,BDI環比降幅為51.8%,BPI環比降幅為52.76%。
全球經濟放緩的背景下,市場的需求匱乏,節后需求量大幅下降,外加澳洲和巴西的鐵礦石產區遭受暴雨等惡劣天氣,造成其持續下降。
國內方面,秦皇島海運煤炭市場監測的海上煤炭運價顯示,沿海地區主要航線的煤炭運價延續著小幅回落局面,2月6日,秦皇島港至上海航線4-5萬噸船舶的煤炭平均運價為27.8元/噸,比1月30日下降了0.6元/噸;秦皇島至廣州航線5-6萬噸船舶的煤炭平均運價為35.9元/噸,比1月30日下降了0.8元/噸;秦皇島港至張家港航線2-3萬噸船舶的煤炭平均運價為32.3元/噸,比1月30日上漲了0.8元/噸。
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分析師綜合分析,短期內各主要電廠煤炭庫存尚高,補庫存意愿并不強,煤炭需求依舊低迷,國內動力煤價格仍將弱勢震蕩,長期看煤電矛盾依舊突出。
近日中電聯預計,2012年全國電力供需仍然總體偏緊,最大電力缺口將達3000萬~4000萬千瓦。同時指出,2012全國電煤消費量將比上年增加約1.5億噸,相應需要國內新增3億噸以上煤炭供應量。
在煤炭需求量不斷增加的同時,主產區山西和內蒙古或將采取限制總量的做法。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巴特爾日前表示:“鑒于在運輸通道、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等方面的壓力,內蒙古今后將把煤炭生產規?刂圃10億噸以內!倍2011年,內蒙古全年煤炭產量為9.79億噸,同比增長24.4%,這意味著,2012年內蒙古煤炭產量同比增幅可能只有2%左右。另外,煤炭大省山西省也同樣采取了控制煤炭總量的做法,山西省煤炭工業廳此前曾明確表示,將堅持“以效為先”的經營原則和“控總量、穩價格”的思路。